心血管疾病治疗再添新证据——第十三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渝举行
2019-09-23
来源:以岭药业订阅号
2019年7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大会秉承“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宗旨,以基础培训、专家讲座、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面广”的特色,设立高峰论坛、冠心病、心电生理、心脏起搏、肺血管病、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论坛等学术版块,采用讲座互动、手术直播等形式活跃学术氛围,让本届会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大会开幕式
大会主席、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黄岚教授表示,“心血管目前是危及居民健康的首要问题,我国各种心血管病患者的总数依然居各系统疾病之首。由于从基础到临床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其是重庆的心血管病防治同仁们,从最边远的山区医疗机构,到市区各大型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病专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运院士在大会作题为“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证据”的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在大会上发布了“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证据”。张运院士表示,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心血管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具有良好疗效,已成为抗AS治疗的基石。然而,即使采用高强度的他汀治疗,仍然存在心血管事件的残余风险,且长期大剂量他汀治疗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进一步寻找安全、有效治疗AS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心络胶囊长期以来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张运院士团队牵头,在全国18个省市、35家三甲医院开展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CAPITAL研究)”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通心络可延缓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在西方主流科技期刊上发表这样一篇关于复方中药研究的论文对于促进中医药实践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引发临床广泛关注。
曹克将教授作题为“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挑战”的主题报告
曹克将教授在会上作题为“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主题报告。曹克将教授表示,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有其局限性。在我国,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措施,其地位不可动摇。目前,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但Ⅰ-Ⅳ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不能根治室性心律失常,且多数有明显的心脏/心脏外副作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神经重构并改善电重构、改善心肌微循环,整合调节、安全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据悉,本次会议由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承办,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委会、南方冠脉介入教育专家组、中西部十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同协办。
群英荟萃、各展所长,纵论心血管疾病预防,横看综合管理和技术创新。本次会议为临床医生提升理论、观念和技术水平搭建了重要学术平台,成为初级医生培训的课堂、中级医生成长的台阶、专家学者演讲的舞台。希望将来能让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让一些过去望而兴叹的重急危症得到有效的防治,让新证据、新技术、新方法在重庆及广大中西部地区落地、提升并且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