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23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心力衰竭年会”在南京召开。

国家卫计委医疗管理指导中心主任孙阳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吴以岭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前任组长黄峻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现任组长杨杰孚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并担任开幕式嘉宾。

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心力衰竭医学领域专家莅临讲学,介绍并交流国内外心力衰竭防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对心力衰竭医学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医生及专家学者1200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学界领军人物云集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发展和逐渐恶化的疾病,美国Braunwald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称为“人类心脏病最后的战场”。在过去的二十年,对心力衰竭基本机制的了解和对这种综合征的治疗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高的难以接受,而且,人群中心力衰竭的广泛流行并没有减弱的迹象。据统计,全球每1000人中就有9名心衰患者,约60%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死亡,自2001年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拮抗剂)试验阳性结果发表以来,除近期发表了Lcz696的阳性结果,国际循证研究的其它药物治疗心衰无阳性结果,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中心Greenberg教授所言:“一直以来,失代偿心衰的相关治疗进展蹒跚前行,成效不尽如人意”,心力衰竭所表现出发病率和患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寻找心衰治疗的新靶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吴以岭教授进行“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主题学术讲座

 

在脉络学说指导下,提出慢性心衰“络息成积”的病机新概念,总结出“气血水同治分消”遣药组方规律研制出芪苈强心胶囊,上市后再评价实验与临床研究,揭示其药效机制及临床特色,证实了中医络病理论及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开辟了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途径。

芪苈强心胶囊实验研究围绕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研究,探讨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与作用靶点。实验证实:芪苈强心强心作用与地高辛相当,无洋地黄容易中毒的副作用;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无速尿容易引起利尿剂抵抗、电解质紊乱及加重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副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大剂量优于雷米普利,小剂量等同于雷米普利,同时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见的副反应;降低脑钠肽(BNP)水平大剂量优于美托洛尔,小剂量等同于美托洛尔,无ß受体阻滞剂常见的副作用;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分裂。

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等牵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共同组成学术委员会,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增加患者6 min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简称JACC),IF=17.759,得到国际认可并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芪苈强心胶囊是《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首次唯一推荐的复方中药,指南指出:一项以生物标志物为为替代终点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表明在标准和优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预后,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芪苈强心胶囊入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芪苈强心胶囊开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的广泛关注,在22日会议举办的学术论坛中: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委霍勇教授在“中国心血管现状与治疗对策”报告中指出:认为对于中国来讲,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拥有自己的优势,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拥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被证明能带来额外的心功能改善,为此被收录入《中国心衰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

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前任副组长马爱群教授在“中医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评价”报告中指出:在疗效评价中借助全世界公认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是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马爱群教授、吴宗贵教授、韩雅玲院士、李新立教授、张健教授等专家团队参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结果表明:相对安慰剂,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射血分数。因此,未来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基于群体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个体基因的精准医疗,实现精准医疗与循证医学的融合。

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前任副组长廖玉华教授在“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力衰竭防治”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国产的芪苈强心胶囊作为治疗心衰的药物,从以往实验数据看其对心衰的治疗非常有效,其有效性的来源主要表现为致炎因子表达水平的降低及抗炎因子表达水平的增加,说明其发挥了免疫调节功能,让失衡的细胞因子恢复平衡,达到改善心脏重构的作用。我们已经完成的十二五课题“心肌炎演变扩张型心肌病”研究,总共入选了800例心肌病患者,其中大概350例转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目前该试验正在进行检测样本等收尾工作,相信试验的揭盲将能更好的证明芪苈强心胶囊在心肌病治疗过程发挥的作用,为我国中医药治疗心肌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在“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策略——中成药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的报告中强调:祖国医学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挖掘并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证明其科学治疗价值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慢性心衰患者在标准化治疗策略基础上五年生存率仍比较低,祖国医学为改善这一现状带来希望,我们的基础研究从多个动物实验模型证实:芪苈强心胶囊上调PPARγ活性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治疗左/右心力衰竭,保护心功能;同时避免了因单纯PPARγ激活而导致水肿和液体潴留以及恶化心功能的不良反应。

同时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研究结果发表在目前国际心血管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编辑部为该文配发题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的评论,称“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已经打开了一扇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协同作用的大门。”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白玲教授在“芪苈强心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机制”的报告指出:衰竭的心脏是一台缺乏能量的发动机,在2007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明确指出“心脏有如一匹虚弱且疲惫的马,若能给予其足够的营养,便可恢复其精力并长时间工作,即使工作水平有所降低”。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减少能量消耗的心力衰竭疗法,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而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如正性肌力药物,则增加心衰的死亡率。因此,未来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治疗有望成为心衰治疗的新策略。研究证实:芪苈强心改善糖脂代谢转运受体表达,改善β-氧化与三羧酸循环,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和氧化呼吸链功能,提高心肌组织腺苷酸池及能荷值等,芪苈强心改善心衰能量代谢模式,可作为慢性心衰治疗的新靶点。

与会专家认真聆听台上的精彩讲座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全世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植入性器械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快速发展,以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为依据的相应“指南”的不断完善,各种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应用更趋科学、合理和个体化。更令人期待的是,通络中药芪苈强心积极参与“人类心脏病最后的战场”,中西联手抗击心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每年一届的年会,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带动促进临床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普及推广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